可口可樂公司的一位老板說過:“即使工廠一夜之間燒光,只要品牌還在,我馬上就能恢復生產”。產品燒光了,葉子沒了,但它的品牌還在,根還在,因為可口可樂的“根”很深,所以它可以做到“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”……
最近流行著這樣一個觀點:對于中國企業來說,品牌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,搞了這么久,雖然能真正稱得上“品牌”的企業不多,但很多企業不也在賺錢嗎?還搞什么品牌?更有甚者,有些人在所謂的“品牌即將消亡”的觀點影響之下,大肆鼓吹品牌無用論、奢侈論,對此,我不敢茍同。
我常常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,為什么在中國的市場上,很多品牌都只是“各領風騷兩三年”呢?甚至一些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品牌,也難逃此惡運?太陽神,三株、秦池、愛多、腦黃金、旭日升等等,日出到日落的背后的更深層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?
就連史玉柱東山再起時,它也放棄了“腦黃金”這一品牌,而是只改了一個字,賣起了“腦白金”,居然走了三年時間,而且還賺了不少錢,為什么?如果以歷史的軌跡來推論,腦白金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品牌嗎?它到底還能走多遠?
對于以上的種種現象,很多人都把問題歸結到了“品牌”身上,而且提出了諸如沒有品牌一身輕,品牌沒有核心價值,產品沒有差異化,危機公關不到位等等觀點,試圖解開這些問題的核心密碼。雖然各有各的道理,但我認為,一個核心的問題我們還沒有搞清楚,那就是,中國的企業必需做品牌,而且必需做出有“品牌差異化”的品牌,而不僅僅只停留在產品差異的層面上,這才是中國企業保持持久競爭力的唯一出路!
品牌是根,而我們卻總拿葉子說事兒
寶潔公司堅信品牌不老論,其品牌經歷百年發展仍暢銷于世界各地,可口可樂,把一個止咳糖漿賣到了世界各地,麥當勞就一個簡單的漢堡,卻讓孩子們著迷,憑什么?因為它們找到了品牌的根,而我們卻在拿葉子說事,如此而已!品牌差異化與產品差異化有著本質的不同,鼓吹品牌無用論與品牌奢侈論的觀點,無疑都是從品牌的上層,即產品層面為出發點的,如果把品牌看成是一棵樹的話,那就是在拿葉子說事兒,而忽略的品牌的根。
可口可樂,從來不講它的口味如何,有何種何種功效之類的話,因為他們知道,那還只是葉子的層面,經不起風吹草動,所以他們大談特談運動與精神,以此來形成真正的品牌差異化,在本質上與根上就與眾不同,當這些上層建筑的精神上的東西滲透到消費者的心里時,就形成了有價值的“品牌差異化”,一旦形成氣候,競爭品牌也就很難撼動其品牌地位,于是,一個真正的品牌就這樣煉成了。
再仔細看看,幾個能稱霸全球而稱得上品牌的,幾乎都具有絕對的“品牌差異化”,百事可樂的新一代精神,耐克的運動精神等等,都是在拿品牌的“根”講故事,于是把品牌做成了一種精神與文化的象征,滲透力增強了,就成功了,于是把鞋子打上了“耐克”的標志,價格就上去了,就這么簡單。
“葉子”論,將把我們拖進隨風而逝的深淵;如果我們總是站在“葉子”的角度上來考慮問題,鼓吹品牌無用論與品牌奢侈論,去搞個差異化的產品,炒個差異化的概念,而不從根部著手建設一個品牌,那么這個產品無論是貼來的也好,買來的也好,做出來了也好,都必死無疑!
數年前,只要你能弄出差異化的產品,炒個新奇的概念,都能賣得不錯,都能賺到錢。但現在不靈了,為什么?作產品的時代過去了,更多更強大的有著雄厚根基的品牌進來了,消費者被他們滲透了,品牌多元了,消費者不買你的帳了,所以你倒下了。
再看看今天的市場,各大品牌之間的競爭,又是從哪里開始的呢?基本都是從產品層面開始的,產品的差異化有限,所以到頭來你打我,我打你,拿價格開刀,甚至再拿一個不相關的概念做引子等等,諸如此類,不一而足!
如果沒有根,沒有一種上層的精神,即便推出后冰箱時代,會說話的冰箱,有氧氣的空調,專門為小孩子做的冰箱,競爭對手也一下子可以跟進,這些產品層面都只是葉子罷了,沒了根,有了一個好的產品概念,也不能形成真正的優勢,到頭來,也只有拿價格與利潤說事兒的份了。這就是不重視品牌,不重視品牌根基建設的惡果!
把根留住,尋求出路
品牌差異化不僅僅是產品層面,而是指品牌的根基的差異化,是品牌文化與品牌精神的差異化,前者是做產品賺錢,而后者是做品牌賺錢,依據品牌的核心競爭力,賺長久的希望與長久的利潤……
對于持品牌無用論這一觀點者,我認為,他們需要對品牌重新認識,那就是,品牌是什么?真品牌到底是什么?
舒膚佳做了這么多年,它都沒有忘記自己的本份,而其倡導的“除菌”,幾十年來,都不曾有一絲變動,他們知道,這是他們的根,是品牌不斷發展與壯大的核心,變不得!
前段時間,看到某保健品牌,忽然改換了風向,本來是賣給學生補腦的產品,一下子改成了老年保健品,一下子“長”了幾十歲,哪來的根呀?換了個葉子好辦,但這樣能形成持續的核心競爭力嗎?“大紅鷹,新時代的精神”改成了“大紅鷹,勝利之鷹,”一下子把消費者從精神領拉到了探討勝敗的是非之地,根在哪呀?消費者迷糊了,找不到根了,這和把耐克改成“耐克鞋,新一代的選擇”有什么不同?
所以,要做品牌,要做真品牌,就不能朝三暮四,要沉得下去,不要鼓吹品牌無用論,更不能只拿葉子說事兒,建立品牌的根吧,這樣才能讓品牌成熟,壯大,才能從賣產品跨躍到賣品牌的臺階上,才能長久立于不敗之地!
有了根,窮富都可以做品牌
其實很多人對于品牌的理解都有一個誤區,認為只有知名度很高,投入大把大把的錢來運做的,才叫做品牌,錯了!只要明白了“品牌差異化”這個理兒,找到品牌的根,無論大小,都可以成就一個真正的“品牌”。
我們的很多企業認為,做品牌是一個浩大的工程,即費事兒又麻煩,還不如選個好產品,提高知名度,賺點快錢就行了,大不了我再換一個品牌,重頭來過,殊不知,他們這樣做,實際上是進入了一個誤區,在品牌與非品牌之間,進行著無耐的重復勞動,一旦有什么風吹草動,建立起來的一點資產就會如流沙一樣消逝,而如果掌握了順勢讓品牌風聲水起的好方法,打造品牌差異化與品牌的核心價值,結果可能會大不一樣。
白酒行業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缺少真品牌的行業,雖然很多企業都打起了文化牌,但還沒有做到真正的差異化,更談不上什么品牌差異化了,所以,一年喝到一個牌子,在白酒行業里,也就見怪不怪了。
沒有了“品牌差異化”的品牌,就會停留在比較表現的競爭,各行各業的價格戰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。海爾做得不錯,“海爾,真誠到永遠”,海爾精神與海爾文化,已經具有了一些品牌差異化的味道,商務通的“科技讓你更輕松”也不錯,商務通起家時間很短,但它卻把科技與輕松的品牌差異化樹立起來了,如果從純品牌的角度上來講,我想它要比聯想的“聯想走近你,科技走近你”要硬朗得多。
所以,從商務通與聯想來比較,一個真品牌不一定要在呼你投入多少,關鍵是找到了方向,找到了根,做到品牌差異化,小企業照樣可以做品牌,用品牌賺錢,而不僅僅是產品。
品牌無用論之三大怪現狀
價格戰讓很多品牌苦不堪言,貼牌生產找不到更廣泛的延伸,品牌短命,剛剛賺錢就已到了生命的盡頭,這一切的背后,都與品牌無用論與品牌奢侈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……
第一大怪現狀:價格戰的背后,是品牌無根的表現
湯姆.彼得斯說得好:“在日益擁擠的市場上傻瓜才會進行價格競爭,贏家會想方設法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創造持久的價值。”持久的價值是什么?是品牌,是品牌的差異化,而不僅僅是產品本身。
可口可樂,舒膚佳,麥當勞,這些具有品牌根基的品牌,已經從精神與文化上,滲透到了消費者的心里,甚至成了消費者的心目中的一種精神與文化的象征,所以它們不降價或很少降價,即便有了公關危機,消費者依然懷念它,想著它重生,想什么?當然不是產品,而是品牌,是精神與文化!
第二大怪現狀:貼牌的背后,是尋根的開始
貼牌生產,實際上是尋根的開始,也就是說,當你握著從別人的生產線上出來的產品時,你所擁有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品牌,是品牌文化與品牌精神,如果連這些你都掌控不到,那你也必死無疑。
商務通的品牌的科技形象做得不錯,但為什么不能進行有效地延伸?在PDA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,以商務通這一品牌進行延伸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?根基不穩,它在當初貼牌時,只想做掌上電腦,現在已經成形了,再改就難了,而真的要像某品牌硬把“新時代的精神”改成“勝利之鷹”,也不是商務通這樣的品牌高手所為。
所以可以這樣理解,商務通貼了一個產品,做了一個品牌,賺了一筆錢,下一步該如何打造品牌差異化,還真得費些心思才行。
第三大怪現狀:短命,短命,短命,那是葉子遇到了根
一個聰明的品牌應該是獲取長遠的利潤,而不僅僅只圖一時之快!一年喝倒一個牌子,各領風騷兩三年,為什么?為什么一些品牌,倒下去之后,就再也起不來了?為什么一個強大的具有極高知名度的品牌弱不禁風?沒根呀,沒有品牌,沒有核心文化,沒有核心價值,沒有情感,倒了,就倒了。
秦池、三株、腦黃金這樣高知名度的品牌,說倒就倒了,說到底,它們做了那么大,還只是葉子而已。所以史玉柱重來時不搞腦黃金,要搞“腦白金”了,他沒辦法呀,他必需換個牌子,腦黃金沒根,他不能延續呀!而“腦白金”的根須到底能夠有多長多遠?誰知道呢?
我們知道,一個很棒的真金品牌,哪怕它再小,也難以撼動。那么,如何才能煉成具有品牌差異化的“真”品牌呢?
其實并不難,只要認清了品牌差異化這個理兒,知道如何經營品牌而不僅僅是經營一個產品,那很多問題也就比較好解決了!同時,在品牌差異化方面,掌握好認知與評價之間的關系及其對品牌的影響,就可以找到打造真金品牌的金鑰匙。
一個優秀的品牌,消費者一定是對它有所關注與評價的,比如好感度、美譽度、忠誠度等等,如果一個品牌雖然具有很高的知名度,但消費者已不再關注它,就會進入評價小于認知的層面,很多短命的品牌就是這樣形成的,雖有很高的知名度,卻漸漸進入了困境,直至退出市場。
隨著競爭品牌的多元化發展及“me-too”跟隨品牌的加入,產品的差異性會越來越小,這就需要我們在品牌差異的層面上,大做文章。而品牌無用論與品牌奢侈論,也必將隨著競爭的深入,被丟到歷史的垃圾箱里。品牌不是魔鬼,品牌的打造也不如我們想象得那樣復雜,思路決定出路,只要認識到位了,方向找對了,打造出一個真金品牌,我看不難。